首页 > 村社简介
购物车
0

村社简介

家乡名片——民权县龙塘镇寄岗村

黄修成     2019-04-11 22:59:27    浏览:6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1    转载

河南省本地商家商丘市本地商家民权县本地商家龙塘镇本地商家

发展中的特色魅力村镇—寄岗村


  15-09-21 14:04:43 黄绍飞 浏览量2639


微信图片_20200207141637.jpg


   “一岭十八岗”众多名“岗”中,有一个古村落特别有个性,它就是今属民权县龙塘镇的“寄岗”村。之所以说寄岗有特色,首先是因为该村历史悠久。相传,春秋末年,孔子曾在此居住讲学,该村因此而得名。清光绪十八年《睢州志·古迹》记载:“寄岗,城北二十里,相传孔子鼓瑟处。旧有夫子庙。”今该村西北角仍遗存有夫子庙遗址、夫子井和莲池坑等。寄岗遗址还曾为汉代聚落遗址,经考古发现了多件汉代遗物。

其次,这个古村落曾是民权蔡氏家族的聚居地。元末由安徽砀山县迁入民权者,其先为睢阳支派,元末避乱迁居睢州寄岗。至明代,留居于此的蔡氏家族出了一位名人——兵部左侍郎蔡天祜。

再次,本古村落的沿革归属不断变迁,曾先后归属于戴国、宋国、魏国、陈留考城、济阳考城、睢州、民权县。尤其是近代一次变革,1928年始设民权县,1948年10月民权解放,原睢县第六区(龙塘区)等,共146个村庄划归民权,其中就包括寄岗村在内。这也是至今很多寄岗上了年纪的人仍自称“老睢州人”的原因。

另外,寄岗村最近多年发展特色种植,三樱椒享誉全国,辣椒香飘四方,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每当秋收辣椒红透收割后,家家户户院里院外都搭满了丰收的鲜红小辣椒,可谓是“红色寄岗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寄岗村支部

微信图片_20190310224056.jpg


特色辣椒经纪人黄绍国  热线电话:13148019268  长期大量收购各种辣椒和大蒜,以质论价,价格合理公平,优级优价优惠!


JBucx2WcfChnNjKrZR2c_640.jpg


辛勤挑拣的父老乡亲们


cw7JnXETf0pRgQgPSZbc_640.jpg



村名由来:孔子寄居岗丘上

寄岗,位于民权县城西南17公里,通惠渠东岸。该村旧属睢州,1948年划归民权县,今属龙塘镇。

寄岗村名的由来,与孔子有关。据《商丘地区地名荟萃》记载:“相传春秋末年,孔子周游列国时,曾在此鼓瑟,寄居,以孔子字仲尼简称尼岗,后更今名。”即是该村用孔子字中的“尼”定村名为“尼岗”,由于历代统治者推崇儒教,为避讳直呼圣人字仲尼的“尼”字,该村就以孔子曾在此寄居,改村名为“寄岗”。

关于寄岗村名由来,还有另一种说法。孔子鼓瑟的村庄被定名为尼岗后,因该村蔡姓为大姓望族,至明代出一青年才俊蔡天祜,他仰慕圣人业绩和曾在村里讲学,在土丘旁用石块筑一住室,居室发奋苦学,后果然一举成名官居兵部左侍郎。蔡家为显耀门庭,改“尼岗”为“蔡石岗”。后来,蔡姓迁走,村落寄托给从江西南昌迁来的黄姓管理,人们又把蔡石岗更名为“寄岗”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黄家大祠堂

微信图片_20190310224705.jpg


以上两种说法虽不同,但寄岗最初村落命名都与孔子有关。孔子与商丘关系可谓密切。其祖籍宋国,今睢阳区有文雅台和檀树坑,夏邑有孔子还乡祠,睢县有孔子过匡承匡城遗址,永城有芒砀山孔子避雨处、夫子庙和龙岗孔子先代故里碑,民权县有因孔子命名的宁车湾村和寄岗孔子鼓瑟台。

孔子为什么会来到寄岗这个村落鼓瑟、寄居呢?有两种说法:一是失意赋闲说。据《睢州史话》记载,孔子从卫国到陈国,返回卫国经曹、宋到郑国,又经陈、蔡重回卫国,再去陈国,历尽千辛万苦,周游列国十余年,没有任何诸侯国君欣赏他的政治才能,心中郁郁不乐。在路过一个环境幽雅、风景宜人的村庄时,孔子决定住下来为弟子们讲学,用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来施教,尽可能使弟子们通晓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艺。这个村就是现在的寄岗村。
二是周游授学说。据《民权文史资料》记载,孔子在鲁国不得重用,为了施展自己的才能,便周游列国,广收弟子,四方游说讲学。他听说宋国人不善古乐,就带着弟子来到宋国传授。宋国西部有一形如小山的土丘,土丘旁居住着20多户人家,一日,孔子和弟子们来到这里,在土丘旁一棵松树下小憩,便操起琴瑟,尽情地弹奏起来。土丘所在的村落即是现在的寄岗村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寄岗村遗址文物保护


微信图片_20190322194909.jpg微信图片_20190322194930.jpg微信图片_20190322194936.jpg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鼓瑟往事:瑟台遗域建孔庙


孔子来到寄岗后,诵诗教书,传礼奏乐,居住在土丘旁的村民都被吸引过来。村民们听说是鲁国名人孔子来到这里,立时把孔子围个风雨不透。听了孔子的弹奏之后,他们怀着求知的欲望问这问那,并挽留孔子住下来传授古乐。

当有人提出乐理难学时,孔子说:“乐理是可以通晓的。”说着盘膝而坐,手按古瑟轻轻抚动,琴声似流水,似鸟鸣,音韵和谐优美,清晰流畅,连绵不断,弟子们都听得入迷了。

孔子边演奏边讲起他跟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襄子学弹琴,一连几十天没有学弹新曲子的事: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,他每日弹奏,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,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。过了十天,师襄子说:“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很不错了,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。”孔子说:“我虽然学会了曲谱,可是还没有学会弹奏的技巧啊。”过了些日子,师襄子说:“你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,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。”孔子说:“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,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。”又过了些日子,师襄子说:“你已经领悟曲中的思想情感,可以学新曲子了。”孔子说:“我还没有体会出曲作者是怎样的人。”又过了很多天,孔子请师襄子来听琴。一曲既罢,师襄子感慨地问:“你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吧?”孔子兴奋地说:“是的!此人魁梧的身躯,黝黑的脸庞,两眼仰望天空,一心要感化四方。他莫非是周文王吗?”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,激动地说:“你说得很对!我的老师曾告诉我,这首曲子就叫作《文王操》。你百学不厌,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!”

过了一段时间,孔子要走了,村民们满含热泪把他送了20多里。孔子走后,村民为了纪念孔子,就捐款在孔子鼓瑟处筑起一高台,称为“鼓瑟台”,世传为“瑟台遗域”。同时,修建了孔庙一座,明代改称“皇教寺”。


据村里德高望重的黄惠雨老师介绍,新中国成立后,孔庙尚保存完整,有大殿三间,圣人殿殿内塑有孔子坐像一尊,神态自如,令人肃然起敬!殿内还有2米多高的铁人塑像两尊。大殿两侧建有东西配房各三间,为儒家弟子聚学之场所。1958年“破四旧”时,孔庙被拆毁。现有孔庙内的清代孔子讲学碑一通,被保存在龙塘镇政府院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孔子旧迹:“莲池坑”畔夫子井


微信图片_20190322195128.jpg


据说,孔子在寄岗讲学时,一日他领着几个弟子散步,见附近有一池塘。当时池中莲花盛开,莲叶翩翩,微风习习,送来阵阵清香。他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,不住地啧啧称赞。

池塘附近有一口井,因天热口渴,孔子就让弟子打了一瓦罐水来喝。清水下肚,润肺滋肠,他顿觉周身清爽,心中萌发了流连忘返之情。据说,孔子离开这里时,还特意让弟子打了罐水带着去周游列国的路上喝呢。后来,这里的老百姓就把这口井称为“夫子井”。

黄惠雨老师介绍,新中国成立前后,全村村民都是吃夫子井里的水,因为这个井的水比其他井的水甜。还有,井旁的池塘内所产莲藕清脆无渣。当地村民就称夫子井旁的池塘为“莲池坑”,世人则誉为“莲池旧迹”。

寄岗村北孔子鼓瑟的遗址地处高丘之上,现有商丘市人民政府所立“寄岗遗址”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通。在石碑的东南方向不远处,有一口古井,井口窄而坚固,为方条石砌成,井深丈余,水清冽甘甜。千百年来,这口井从没有干涸过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夫子井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芹田增辉:不耻下问润“寄芹”

“不耻下问”语出《论语》,表明了孔子虽为大学问家,但为人谦逊、虚心好学的治学与人生态度。孔子在寄岗居住、讲学和鼓瑟数十日,并最爱吃该村的芹菜。寄岗村的人都说,他曾拜过这里的菜农为师。

一日,孔子领着子路、颜回几个弟子在村东小池边游玩,因天热,孔子弯腰掬起一捧清水洗起脸来,众弟子也争相效仿。水池南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园,一畦畦芹菜茎粗叶茂,肥嫩喜人,让孔子和其弟子们啧啧赞叹不已。子路问孔子:“夫子,这菜是怎么种的呀?”孔子皱了一下眉头说:“你问我怎么种法,我不如种菜人,还是能者为师,去问问种菜人吧。”正弯腰洗菜的老菜农见孔子和弟子们来到菜园,急忙上前问安。孔子还礼后,连声称赞这菜农的芹菜种得好,接着,他便拜这菜农为师,从土质到种植逐一问了一遍。这菜农见孔子如此谦逊好学,一时激动得不知说啥是好。

自此,这菜农种菜更下劲了。他种的芹菜清脆鲜嫩,拿起来掉在地上,脆得能摔成几节。芹菜成熟的季节,方圆十几里的人都慕名前来购买,人人称赞寄芹味美好吃,因而“寄芹”享誉四方。为啥品质这么好呢?当地百姓朴实地说,这也许是孔子洗手巾时拧下来的汗水浇灌的原因吧。

至清代,寄岗已成为拥有千余人的大村寨。据说,寨东门还题了“芹田增辉”四个大字呢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智慧背囊:孔子人生在路上

孔子历时14载“周游列国”,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故事。此间,孔子与弟子们饱尝艰辛。而寄岗,仅仅是他周游中的一站。

孔子的游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,他没有做“躲进小楼成一统”的钻研者,而是做了“知行合一”的传播者,虽然他的传播当时并不甚成功。但他在周游中感受山水,在感受山水中体悟人生,在体悟人生中深思求索,在深思求索中形成哲理。可以说,孔子的一生,最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是在路上,他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感,集其毕生智慧之大成乃成《论语》经典。

孔子晚年,游历归来,不再东奔西走,但是,却仍然能放眼天下进入了另一个静宁、安详的时期,那就是“志于道、据于德、依于仁、游于艺”。后来明末清初的顾炎武一生倡导“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”的务实治学之道。正可谓在自然的启发陶冶之下,圣贤达人往往能体悟出人生的大智慧!

我们要向孔老夫子学习人生游历的智慧。其实,人生就是一场重要的旅行,伴随着思索,成就了智慧。既然从出生就注定不能停止这场人生的旅行,所以,不妨向孔老夫子学学智慧,在人生的道路上体味感悟吧……


看如今,奋进的寄岗村人与时俱进,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关怀下,乡村振兴带头人黄绍飞同志进军物联网区块链富民项目,钻研数字中国(万人社区)和数字货币普惠金融等领域,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,勇于探索数字中国智慧中国(社区)高端系统管理系统,落地实践,践行中国梦,领航潮头;落实双创,造福桑梓,带动全民创富,扶贫乡里,远近闻名,令人啧啧称赞!









未来寄岗村将致力于打造物联网数字社区智慧村镇建设新高地,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农村城镇化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之神奇,力争运用物联网区块链项目,精准扶贫创富奔小康,组建村网通村村通社区(村)网站,勇立潮头,高屋建瓴,加盟【中国梦主平台】华云数字云联盟项目,站在新时代潮头,精准扶贫奔小康,共同富裕,造福乡里!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数字公民股东公民转型大升级



微信图片_20200928170626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微信图片_20200928172944.jpg       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向雷锋同志学习,学习雷锋好榜样!



6.jpg



4.jpg

2.jpg



微信图片_20200928171708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207145628.jpg微信图片_20200207145645.jpg

微信图片_20200224064853.jpg

微信图片_20200224064938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224064946.jpg微信图片_20200224065000.jpg3.jpg

微信图片_20200224065009.jpg

o.jpg

4.jpg

微信图片_20200928172125.jpg微信图片_20200928172113.jpg

5.jpg



微信图片_20200928172659.jpg




高举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勇前进,努力践行中国梦,全力助推中国梦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,泽被后世,实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时代之楷模!





投资百万新建的小康桥


微信图片_20190405160614.jpg微信图片_20190405160619.jpg



新落成的教学楼



微信图片_20200526215127.jpg微信图片_20200526215145.jpg



粮食银行



微信图片_20190405160547.jpg



寄岗蜂蜜场,预定热线:13148019268  提供各种优质野生纯天然无添加蜂蜜,价格优惠合理!

还有南疆二十四团原生态纯正新疆玉枣大量供应,欢迎选购!



qAOAwYq4fMU0cFoR4j61_640.jpg


0CSwKDwxhCxFgcsp0Cys_640.jpg



美丽乡村绿化防护林


微信图片_20190405160606.jpg